
在眩晕类疾病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CPPV)因发作时症状极为相似,临床极易混淆。两者虽均表现为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眼震特征类似,但BPPV属外周前庭疾病,而CPPV却可能涉及脑干、小脑等中枢结构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误诊可能导致严重临床后果。近十年来,如何准确鉴别二者已成为眩晕诊疗领域的关注重点。
一、什么是BPPV?BPPV是因内耳椭圆囊或球囊中的耳石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眩晕。其眼震特征极具代表性:
前半规管/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垂直旋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 坐位回正时眼震方向逆转; 眼震持续时间:管结石症<1分钟,嵴帽结石症≥1分钟。 水平半规管BPPV: 向地眼震中较强的一侧为患侧(管结石症); 背地眼震中较弱的一侧为患侧(嵴帽结石症)。展开剩余70%二、什么是CPPV?CPPV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第四脑室背外侧、小脑蚓部、小结叶等部位。其眼震类型复杂多样,且常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临床需高度警惕。
三、9大预警信号:从眼震到治疗反应,助你识别CPPV✅ 预警信号1:伴有听力障碍BPPV通常不影响听力。如患者诉眩晕同时伴耳鸣、听力下降,需警惕CPPV或合并内听道/桥小脑角区肿瘤、脑血管病等。
✅ 预警信号2:平衡功能明显异常BPPV患者除非多次发作,一般无长期平衡障碍。如出现Romberg征阳性、不能独立行走甚至需轮椅/担架,应高度怀疑中枢受累。
✅ 预警信号3:原位向下眼震(DBN)患者正前方注视时出现自发向下眼震,是典型中枢损害表现。
✅ 预警信号4:位置性向下眼震(pDBN)在做Dix-Hallpike等变位试验中诱发出向下眼震,而非预期中的上跳/旋转性眼震,提示中枢病变。
✅ 预警信号5:纯垂直性或纯旋转性眼震这类不伴水平成分的“纯粹”眼震,几乎均为中枢源性。
✅ 预警信号6:与半规管生理不符的眼震方向如Dix-Hallpike诱发的是下跳眼震,或水平滚转试验出现旋转性眼震,均不符合外周半规管兴奋原则,应警惕CPPV。
✅ 预警信号7:眼震与眩晕分离眼震发生时没有眩晕,或眩晕时未见眼震,均为不典型表现,多提示中枢病变。
✅ 预警信号8:眼震不能被视觉固视抑制外周性眼震通常可在患者固视注视点时减弱,而中枢性眼震则不易被抑制。
✅ 预警信号9:耳石复位无效规范的耳石复位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需优先排除中枢性疾病,不可盲目重复复位。
四、总结:鉴别是关键,谨慎避免误诊BPPV与CPPV的鉴别,本质是区分“外周”与“中枢”。
如患者眼震特征不典型、伴随听力或平衡障碍、复位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早行MRI等影像学检查,请神经内科专科协助诊治。 牢记“眼震方向不符、症状分离、治疗无效”是中枢预警的关键词。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科眩晕专家段晓芳指出,只有综合眼震特点、伴随症状及治疗反应,才能实现早期鉴别、精准施治,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路径。
发布于: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